湖北自考590207质量管理与认证(专科)专业考试计划
专业代码:590207 主考院校:湖北大学
序号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课程类别 | |
1 | 03706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2 | 必 考 课 | |
2 | 12656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
3 | 04729 | 大学语文 | 4 | ||
4 | 13126 | 管理学原理(初级) | 5 | ||
5 | 07763 | 质量管理基础 | 5 | ||
14923 | 质量管理基础(实践) | 2 | |||
6 | 14924 | 标准化基础 | 5 | 试点课程 | |
7 | 01615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6 | ||
14925 |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 | 2 | |||
8 | 07764 | 计量学基础 | 5 | 试点课程 | |
9 | 00018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选 考 组 | |
00019 |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 | 2 | |||
10 | 14928 | 质量检验基础 | 5 | ||
11 | 08118 | 法律基础 | 5 | ||
12 | 14930 | 质量管理工具应用概论 | 5 | ||
13 | 14927 | 大数据质量管理 | 5 | ||
14 | 05066 | 项目论证与评估 | 5 | 实践课程 | |
15 | 05067 |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 5 | 实践课程 | |
16 | 12694 | 管理沟通 | 4 | ||
17 | 03777 |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实践) | 4 | ||
18 | 03788 | 食品分析与检验(实践) | 3 | ||
19 | 08690 |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操作(实践) | 7 |
备注:
1.考生可根据学习兴趣、就业和工作需要,在选考组中可以任意选学选考不少于7门不低于30学分的课程。
2.选考组中第18、19两门课程可根据行业不同需求适当调整考核内容。
3.根据《省质强办关于推进质量管理与认证、质量管理工程自学考试试点工作的通知》(鄂质强办函〔2024〕1号)的要求和质量相关行业部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本专业设置试点课程,试点课程试行笔试和实践(含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方式,考试成绩由笔试成绩(50%)与实践(含过程性评价)考核成绩(50%)折算后综合评定。
一、指导思想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对社会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助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而设置。同时结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特点,强化“应用性、实用性、发展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对学习者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二、学历层次及规格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管理与认证(专科)专业的学历层次为专科,专业大类为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为公共管理类。
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合格课程门数为15门(其中考试课程相关的实践考核环节部分不单独计入课程总门数),总学分不少于70学分。
凡按照本专业考试计划的规定,取得相应课程合格成绩且达到规定学分要求,实践环节考核合格,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者,经审核通过,由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质量管理与认证专业自学考试专科毕业证书,主考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
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质量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及认证相关知识,熟悉相关领域(如机械制造、建筑施工、食品等)专业背景知识,具备质量监督与管理,质量控制与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咨询、建立、运行、认证审核,实验室认可与管理等能力,从事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在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认证咨询机构、科研机构、政府质量管理部门,从事对应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掌握质量管理与认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质量管理与认证人员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运用质量管理相关工具进行质量控制与改进的能力。
3.具备参与建立相关管理体系并进行运行维护、内审的能力。
4.具备开展质量管理咨询和体系认证的能力。
5.掌握质量管理与认证的专业知识,熟悉质量管理与认证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质量管理与认证领域的新进展。
6.熟悉国家有关质量管理与认证工作的法律和规定。
四、主要课程说明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略)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略)
3.大学语文(略)
4.管理学原理(初级)
本课程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研究成果,系统研究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指导管理实践。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知识框架,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分析,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质量管理基础
本课程是试点课程,该课程涵盖了质量管理的理论、实践和前沿方面的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重要贡献者、基本概念、体系、标准、方法、工具、案例、评价、改进等,既注重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又关注质量管理在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同时引入了六西格玛、精益生产、卓越绩效等质量管理的前沿理论。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掌握质量管理在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改进的能力。
6.质量管理基础(实践)
本课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常用知识,介绍了学生入企业后会接触到的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方法。包括质量管理基本原则、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的常用方法、现场管理和企业质量文化6个项目。旨在提高学生对企业质量管理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企业适应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具备运用常用质量管理工具与方法进行质量管理的技能,使学生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增强现场管理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企业适应能力。
7.标准化基础
标准化基础是试点课程,考虑到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基础工作,具有促进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该课程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标准化在促进外交外贸、互联互通、技术创新以及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日益提升。首先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标准化基本知识及管理工作要求,再通过在企业中实践,掌握标准化概念、理论、体系,使学生树立标准化意识,深入理解标准化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现代化治理能力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本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较强的标准化意识、理念、常识以及应用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标准化工作与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标准化管理、质量检验、生产管理、审核管理技术人才。
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本课程以管理学基本理论作为切入点,由浅入深的讲解了管理体系的起源与发展核心概念、管理体系标准的高层结构、主要的特定的管理体系特征及原理、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共性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体系认证能力及认证过程管理、管理体系专项认证技术等内容。使学生具备质量、环境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实施、保持、改进的基本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组织质量和环境管理管理问题的初步能力,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GB/T19001、GB/T24001、GB/T24001标准、培养有效和适宜的审核能力技巧和审核组织管理能力。
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质量管理、质量检验、标准化与计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的基本方法,具备质量管控、管理体系审核与完善、应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事业单位质量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质量管理相关工具的应用管理体系审核程序及相关资料的写作。
10.计量学基础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量、计量单位及单位制、计量器具、量值传递、量值溯源与能力验证、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十大计量的简单内容以及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概念、特性、作用和原理等。逐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计量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具有初步计量法律、法规的意识。
11.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略)
12.质量检验基础
本课程旨在结合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技能,涉及工程、统计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以培养学生在工业或生产环境中进行高效质量检验的能力。强调对国际和国内质量标准的了解,采用案例研究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并着重于持续改进和符合当前产业需求的技能培养,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当前市场上最关键和实用的质量检验技术与知识。
13.法律基础(略)
14.项目论证与评估
本课程涵盖了项目论证与评估的基本因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项目论证与评估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和方法,对于指导学生今后的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实践活动具有较好的作用。使学生掌握项目论证与评估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对项目管理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决策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15.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本课程在内容上偏重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分为项目运行环境、项目整合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相关方管理等六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个实训项目。希望通过该实践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项目管理实践操作能力。
16.管理沟通
通过对管理沟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巧和技能的全面系统介绍,分析管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管理沟通的技巧与策略。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意识,掌握基本的管理沟通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管理者应当具备的管理沟通知识和能力。促使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与工作中,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管理沟通理论,提高管理沟通能力与综合素质。
17.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操作(实践)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具备Office办公处理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常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能,以适应现代化办公的实际需要;熟练掌握现代办公核心设备电脑的操作技术,尤其是文字处理技巧,以适应文书制作的需要;掌握与现代办公事务关系密切的网络技术,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文件的收发、处理,掌握基本的网站管理知识等。
18.食品分析与检验(实践)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所学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学生更加熟练掌握食品分析与检验设备的基本操作,具备基本的分析技能,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包括掌握《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审查指南》产品分类及申证单元、生产企业必备的生产条件、产品的检验项目、抽样方法、判定原则等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实践训练后,可以达到食品检验员岗位职业素养要求。
19.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实践)(略)
20.质量管理工具应用概论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质量管理专业方法与工具的认知。具体包含相关方法与工具的类型、作用与操作软件,掌握质量管理工具的统计理论基础、质量管理工具的统计理论基础、过程策划方法与工具、风险评估方法与工具、质量设计方法与工具、过程控制方法与工具、检验及准入方法与工具、质量评价方法与工具、质量改进系统方法与工具。通过课程学习将有助于学生熟悉并掌握质量管理主流工具的基本理论、适用范围与基本操作能力。
21.大数据质量管理
本课程旨在培养技术变革下,学生创新使用大数据工具优化质量管理的基本能力,主要模块包括数据收集与分析、客户需求分析、故障预测和维修管理、过程改进和优化。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利用大数据帮助企业快速收集和整理数据、发现隐藏规律和模式;深入了解客户需求与偏好;识别设备故障规律与原因,对设备与机器进行预防性维护;收集生产过程数据,找出生产瓶颈和问题。
五、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
含实践的课程及实践所占学分:14923质量管理基础(实践)2学分、1492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实践)2学分、00019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2学分、05066项目论证与评估5学分、05067项目管理案例分析5学分、08690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操作(实践)7学分、03788食品分析与检验(实践)、03777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实践)4学分。
凡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考核两部分相结合的课程为一门课程,考生必须取得两个部分的合格成绩方能获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211院校,热门专业: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工商管理、船舶与海洋工程
211院校,热门专业:工程管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
重点大学,热门专业:车辆工程、临床医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
重点大学,热门专业: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学、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工程管理、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工技术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纺织工程、法学、人力资源管理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中医学、中药学、护理、中西医临床医学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金融学、经济学
一本院校,热门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英语、音乐教育